📢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比特币抢劫案引发法律争议:虚拟资产定性与量刑标准探讨
比特币抢劫案:新型财产犯罪的法律挑战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加密货币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这些数字资产虽然表现为代码和数据,但由于其价值性、可转让性和独占性,实际上具有财产属性。在中国,虽然相关规定禁止虚拟货币作为法定货币流通使用,也明令禁止炒作,但司法实践中已普遍将其视为"特定虚拟商品"或"数据型财产"。
在刑事司法领域,涉及虚拟货币的案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诈骗、盗窃和计算机犯罪等类型。然而,直接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获取虚拟货币的抢劫案件相对罕见。2021年江西宜春发生的一起比特币抢劫案((2022)赣09刑终9号),由于其独特的情节和复杂的法律问题,成为了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为虚拟资产在刑事案件中的定性和量刑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案情概述:一场未遂的比特币抢劫计划
2021年5月,因炒币亏损的赖某得知彭老师拥有至少5个比特币(当时每个约值25.5万元人民币),萌生了抢劫的念头。他在网上发帖寻找同伙,很快得到了向某的响应。两人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商议细节,并在宜春会面制定详细计划。
他们打算召集至少4人,以投资为由将目标引至偏僻地点,用尼龙扎带控制被害人,然后索要比特币账户和密码。为此,赖某甚至准备了7根尼龙扎带,并继续联系其他潜在同伙。然而,警方根据线索及时介入,在5月11日下午将两人逮捕,使该犯罪计划未能实施。
一审法院以抢劫罪判处赖某三年、向某一年有期徒刑。二审法院认为案件属于抢劫预备阶段,未造成实际损失,也未对比特币价值作出合理认定,因此改判赖某一年六个月,向某九个月,显著减轻了刑期。
二、抢劫比特币的法律定性
本案的关键争议在于:抢劫比特币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抢劫罪?法院的生效判决给出了肯定答案。
虽然比特币本质上是一串加密数据,但它具备交换性、可转让性和现实市场价值,符合"广义财物"的三大特征:管理可能性、转移可能性和价值性。二审法院引用了相关部门的通知,将比特币定义为"特定的虚拟商品",虽不具备货币地位,但属于应受法律保护的"数据型财产"。
因此,抢劫比特币并不因其数据形式而失去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其侵害对象仍然是他人的财产利益,与传统的现金或实物抢劫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本案中,虽然赖某等人未能着手实施抢劫行为,但已经准备工具并制定详细计划,构成了抢劫罪的预备犯。法院最终认定其行为构成抢劫罪,但考虑到预备阶段的特点,给予了减轻处罚。
三、虚拟货币犯罪的量刑考量
在涉及虚拟货币的犯罪案件中,量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如何认定"财产价值"。一审法院以案发时比特币的市场价格为依据,认为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从重判刑。但二审法院提出了不同观点:
二审法院指出,对于加密资产的价值认定应遵循"损失填平"原则,以被害人实际损失为核心,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同时,法院强调,虽然我国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但并未禁止个人持有和转让。因此,被害人对虚拟资产的合法持有应当得到法律保护。
最终,二审法院决定不以"数额巨大"加重处罚,而是综合考虑抢劫预备阶段的危害性、手段和现实风险,对两名被告人作出了相对从轻的判决,体现了司法机关在处理新型财产犯罪案件时的理性和审慎态度。
四、结语:加密资产法律保护的未来展望
本案的裁判不仅为涉及虚拟货币的抢劫案件提供了指导,也清晰地表明: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已在中国刑法实务中得到广泛认可。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虽然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不具备货币属性,但其财产价值已得到确认。无论是通过诈骗、盗窃、非法控制计算机系统,还是敲诈勒索、暴力抢劫,只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侵害行为,都将按财产类犯罪处理。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涉及加密资产的刑事案件将呈现多样化趋势,司法机关将面临更多新型案件和争议。未来的法律应进一步明确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市场估值标准以及数据与财产的界限,建立更加统一、稳定的司法裁判规则。同时,法律从业者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领域的挑战。
可以预见,加密资产将逐步获得更多的法律认可和保护,而任何侵犯其持有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