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的双刃剑:顶级交易所48小时从巅峰到崩塌

功利主义的困境:从崛起到崩塌的加密交易所传奇

加密货币行业总是充满戏剧性。一家初创公司能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市值飙升至280亿美元,36个月内估值从8亿美元暴涨到320亿美元,增长40倍。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公司从行业领先地位到濒临破产,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网上甚至流传着这样的笑话:本周大多数人的表现都超过了某位麻省理工毕业的顶级交易员。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个留着标志性爆炸头的年轻人。

SBF:喝了"毒鸡汤"的功利主义者

有效利他主义的迷思

这位年轻企业家被维基百科标记为"有效利他主义者"。除去其他耀眼头衔,我们会发现他巧妙地为自己塑造了一个独特的性格形象,并将其视为人生信条努力践行。

利他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都是西方伦理学的重要观点。功利主义由英国哲学家边沁创立,提倡"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位企业家将自己标榜为有效利他主义者,更像是情境功利主义的应用。简言之,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行动,只要符合大多数人利益就是正确的,可以忽视道德和少数人利益。

有效利他主义者追求行善时的价值最大化,但前提是不损害自身利益。其理论推广者彼得·辛格曾说:"如果我们有能力阻止坏事发生,而且不会造成重大牺牲,那么从道德角度我们就有义务采取行动。"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带来反直觉的结论。比如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选择高薪工作再进行捐款,而非直接在慈善机构工作,即使该工作可能不道德或对社会无益。

在该交易所危机爆发后,以太坊创始人和某知名交易所CEO都指出了这种思维的问题所在。他们批评这种理念缺乏有效分配社会资本的理论,可能导致疯狂投机和财富积累,而非真正造福社会。

信仰的根源

这位年轻企业家对有效利他主义的信奉源于少年时期。他的母亲是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在他14岁左右时注意到他对功利主义产生了自发兴趣。这一理念在他年少时就开始扎根。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他在学生时代就在博客上探讨功利主义、棒球和政治话题,展露思想。毕业后,他的事业犹如开挂般发展,在有效利他主义理念的指引下收获了名誉、地位和财富。

然而,他对这一理念的执着也日益加深。他承诺将毕生大部分财富捐赠给有效慈善机构,公司也有将1%收入捐赠的政策。他还是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向某候选人捐款最多的CEO之一。

在个人生活中,他选择素食主义,声称每晚只睡四小时,与室友合租公寓,几乎不喝酒也不度假。这些行为似乎都在彰显他对理念的忠诚。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然而,好人并不意味着所做之事就一定正确。正是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反而可能导致了公司的危机。

持续的盈利和累积的成功膨胀了他的内心,让他更加相信有效利他主义是制胜法宝。为此,他需要更多行为来强化这种信念。

但现实是,做慈善、参与政治、扩张业务都需要大量资金。这解释了为何近年来他不断以高估值寻求融资,反映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在加密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资金储备不足。为了快速实现个人目标,他开始掩饰公司财报,用平台代币作抵押品。危机爆发后,他甚至试图散布虚假信息,声称还有大量储备金,这反而暴露了更大的慌乱。

SBF:喝了"毒鸡汤"的功利主义者

反思与未来

在危机中,这位年轻企业家开始醒悟,并向员工和外界进行深刻检讨。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道歉:"对不起,这是最重要的。我搞砸了,应该做得更好。"

目前有消息称,他正在寻求筹集巨额救助资金。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有效利他主义,对个人而言都只是一种思想工具。过度追求利益不可取,脱离现实同样危险。

有效利他主义者在践行理念时往往感到快乐和满足,但也容易过于乐观和理想化,忽视现实条件和问题。好在这位企业家似乎已开始反思,回归到更务实的思维方式。

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同样,公司的危机也未必是终局。未来他是否能真正反省、重新出发,我们拭目以待。

ETH5.09%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GateUser-74b10196vip
· 13小时前
钱圈最大牛比 跌得最惨 笑死
回复0
FrontRunFightervip
· 15小时前
在黑暗森林中又一次经典的市场操纵……见过这种走势千百次,但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真是无语。
查看原文回复0
GasGuruvip
· 15小时前
币圈就这德行
回复0
割肉清仓侠vip
· 15小时前
跑路一时爽 一直跑路一直爽
回复0
做题家の困惑vip
· 16小时前
又一个聪明人玩砸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