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從業者受到調查,杭州警方展開排查行動近日,杭州地區的加密從業者成爲警方關注的焦點。據悉,自6月8日起,當地警方開始對轄區內的加密從業者進行調查。這一舉動引發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據了解,被調查的人員需攜帶筆記本電腦前往派出所配合工作,包括數據採集、信息恢復和做筆錄等。有被調查者表示,警方使用專業設備恢復了已卸載的即時通訊軟件中的聊天記錄。目前,杭州警方重點關注的羣體包括:參與過代幣發行或項目融資的人員;涉及境外募資、融資回流、跨境轉帳或場外交易的公司或個人;以及從事社區運營或有拉新背景的人員,如意見領袖、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管理者和節點運營者等。有分析認爲,杭州的排查工作可能是全國範圍內展開調查的前奏。選擇杭州作爲首個排查城市的原因可能包括:杭州公安在區塊鏈領域的技術優勢,該地區聚集了大量web3人才,以及浙江省跨境虛擬貨幣交易活躍等因素。從法律角度來看,目前還缺乏充分證據證明中國內地會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加密行業的打擊力度。然而,如果杭州的調查確實屬實,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1. 杭州可能有大型加密團隊涉及刑事案件,導致警方對整個行業進行摸排和清查。2. 基於金融監管部門的相關線索,公安對轄區內的加密從業者進行調查,爲未來的金融監管做準備。3. 出於稅務考慮,爲未來可能對加密資產徵稅制定依據。需要注意的是,公民的私人財產受法律保護,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搜查或扣押。雖然警方有權口頭傳喚公民配合調查,但如需進一步檢查個人電子設備中的數據,則需履行相應的法定手續。自2021年9月以來,中國對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實施了全面禁止。這包括虛擬貨幣與法幣兌換、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代幣發行融資等業務。同時,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所均不得在中國內地展業,爲其提供服務也將被追究法律責任。然而,現有規定並未明確禁止個人投資虛擬貨幣,只是表示相關民事法律行爲無效,由此引發的損失需自行承擔。這被一些法律從業者解讀爲:中國不禁止虛擬貨幣投資,但也不予以保護。盡管如此,實際情況往往更爲復雜。有案例顯示,即使主觀上無犯罪故意,僅因買賣虛擬貨幣收到贓款而被定罪判刑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此,爲了規避法律風險,建議內地公民謹慎對待虛擬貨幣交易。目前,杭州的調查事件是否會演變爲全國性的"禁幣活動"還有待觀察。它可能僅是因local原因而進行的局部調查,不一定代表整個國內加密行業將面臨新一輪寒冬。近期,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加強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布了嚴格的政策指引,中國內地持續打擊涉幣類業務,香港對web3的態度也顯得猶豫不決,而美國的加密政策同樣存在不確定性。加密貨幣的未來發展路徑仍不明朗。然而,真正的加密信仰者應該關注的是如何讓加密貨幣真正體現其價值,而不是過分在意中心化機構的態度。加密貨幣的發展歷程表明,其成功更多依賴於技術共識和大衆接納,而非與傳統機構的妥協。
杭州警方排查加密從業者 行業面臨新一輪監管壓力
加密從業者受到調查,杭州警方展開排查行動
近日,杭州地區的加密從業者成爲警方關注的焦點。據悉,自6月8日起,當地警方開始對轄區內的加密從業者進行調查。這一舉動引發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據了解,被調查的人員需攜帶筆記本電腦前往派出所配合工作,包括數據採集、信息恢復和做筆錄等。有被調查者表示,警方使用專業設備恢復了已卸載的即時通訊軟件中的聊天記錄。
目前,杭州警方重點關注的羣體包括:參與過代幣發行或項目融資的人員;涉及境外募資、融資回流、跨境轉帳或場外交易的公司或個人;以及從事社區運營或有拉新背景的人員,如意見領袖、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管理者和節點運營者等。
有分析認爲,杭州的排查工作可能是全國範圍內展開調查的前奏。選擇杭州作爲首個排查城市的原因可能包括:杭州公安在區塊鏈領域的技術優勢,該地區聚集了大量web3人才,以及浙江省跨境虛擬貨幣交易活躍等因素。
從法律角度來看,目前還缺乏充分證據證明中國內地會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加密行業的打擊力度。然而,如果杭州的調查確實屬實,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杭州可能有大型加密團隊涉及刑事案件,導致警方對整個行業進行摸排和清查。
基於金融監管部門的相關線索,公安對轄區內的加密從業者進行調查,爲未來的金融監管做準備。
出於稅務考慮,爲未來可能對加密資產徵稅制定依據。
需要注意的是,公民的私人財產受法律保護,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搜查或扣押。雖然警方有權口頭傳喚公民配合調查,但如需進一步檢查個人電子設備中的數據,則需履行相應的法定手續。
自2021年9月以來,中國對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實施了全面禁止。這包括虛擬貨幣與法幣兌換、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代幣發行融資等業務。同時,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所均不得在中國內地展業,爲其提供服務也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然而,現有規定並未明確禁止個人投資虛擬貨幣,只是表示相關民事法律行爲無效,由此引發的損失需自行承擔。這被一些法律從業者解讀爲:中國不禁止虛擬貨幣投資,但也不予以保護。
盡管如此,實際情況往往更爲復雜。有案例顯示,即使主觀上無犯罪故意,僅因買賣虛擬貨幣收到贓款而被定罪判刑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此,爲了規避法律風險,建議內地公民謹慎對待虛擬貨幣交易。
目前,杭州的調查事件是否會演變爲全國性的"禁幣活動"還有待觀察。它可能僅是因local原因而進行的局部調查,不一定代表整個國內加密行業將面臨新一輪寒冬。
近期,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加強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布了嚴格的政策指引,中國內地持續打擊涉幣類業務,香港對web3的態度也顯得猶豫不決,而美國的加密政策同樣存在不確定性。
加密貨幣的未來發展路徑仍不明朗。然而,真正的加密信仰者應該關注的是如何讓加密貨幣真正體現其價值,而不是過分在意中心化機構的態度。加密貨幣的發展歷程表明,其成功更多依賴於技術共識和大衆接納,而非與傳統機構的妥協。